审计最终的目的是发现问题,涉及钱款、权利的工作岗位都有可能滋生腐败,审计说白了就是监督财务方面的真实性以及合规性。一般性的审计公司是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的机构,企业做的审计一般性都需要请第三方审计机构进行审计。
审计是指由专设机关依照法律对国家各级政府及金融机构、企业事业组织的重大项目和财务收支进行事前和事后的审查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与咨询活动,它的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它采取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价,提高它们的效率,从而帮助实现机构目标。”
内部审计的职能:
(1)进行价值管理。内部审计人员从经济性(最低的成本)、效率(资源的最好利用)、效果(最佳的结果)三方面关注公司的资源使用情况。
(2)企业信息系统的审计。通过内部审计判定公司信息系统是否为报表编制提供可靠的信息,是否有有效的内控制度降低错报、漏报的风险。
(3)开展项目审计。内部审计对具体特定项目进行审计,例如建立新的信息系统、开设新的生产加工区等。内部审计负责鉴定项目的目标是否能实现,项目是否按计划有效的运行,并从运行项目失败教训中总结经验等。
(4)进行内部财务审计。这是内部审计部门传统上的主要工作领域,例行性的检查编制财务报表的财务记录与支持文件,以减少错误与舞弊事件的发生;对财务数据进行趋势分析等。
(5)开展经营审计。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对采购、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等经营部门开展经营审计,检查与复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出可以进一步提高业绩与改善管理的建议与对策等。
审计中执行的主要程序:
1、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主要是通过询问、观察等方法,对贵公司的整体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及外部环境进行了解。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包括舞弊风险;
2、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主要是通过检查、观察、分析、询问及穿行测试等方法,对贵公司的整体层面的内部控制(如:控制环境、风险评估过程、信息系统与沟通及对控制的监督)及业务流程层面的内部控制是否存在、设计是否合理及是否执行等情况进行了解;
3、基于上述的了解,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包括舞弊风险;
4、基于上述风险的评价,制定审计计划;
5、根据审计计划,执行控制测试(如必要)。控制测试涉及的资料及相关岗位包括但不限于财务部人员;
6、根据控制测试的结果,制定/修订实质性测试的具体计划;
7、执行具体的实质性测试;
8、完成现场审计,并就初步审计情况与公司的管理层、治理层进行沟通;
9、完成审计报告草样;
10、内部3级审核程序
11、向被审计单位发出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如被审计单位同意改征求意见稿,签字、盖章确认,并同时签署一系列声明书。
12、发出审计报告。
审计分为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内部审计随时都可以进行,是为了公司决策者正确了解和掌握公司财务情况而进行的。也有其他的情况,比如财务高管离职前也需要进行审计工作。外部审计包括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
国家审计是指由国家审计机关所实施的审计,比如审计署,随时都可能进行,事先会公布抽查企业的名单。社会审计是指由经政府有关部门审核批准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的审计,一般就是是注册会计师。一般在年度会计报告审计或上市前的审计时都需要外聘注会来对公司进行审计工作,这种情况是最常见的。
审计是指由专设机关依照法律对国家各级政府及金融机构、企业事业组织的重大项目和财务收支进行事前和事后的审查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 审计作为一种监督机制,其实践活动历史悠久。
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
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