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财政部先后于2012年、2013年颁布了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并规定分别于次年的1月1日起施行.新制度增设了'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对行政事业单位工资、津贴、补贴的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作出了进一步的规范.新制度的这一增设,较好地衔接了新旧制度中关于职工薪酬的会计核算,在当前全面推进现代财政体制改革的背景下,不仅可以极大的提高预算执行的精准度,而且也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向企业会计制度接轨的创新实践.
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要求工资、社保等都从应付职工薪酬走账.津贴计入工资.
计提时
借:事业支出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应付职工薪酬-医疗
应付职工薪酬-住房
应交税费-个人所得税
发放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应付职工薪酬-医疗
应付职工薪酬-住房
应交税费-个人所得税
贷:财政补助收入
《行政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贴补贴有关会计核算办法》规定,在《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负债类科目下增设"应付工资(离退休费)"、"应付地方(部门)津贴补贴"、"应付其他个人收入"科目."应付工资"科目,核算向职工发放的工资或离退休费:"应付地方津贴补贴"科目核算向职工发放的各类地方(部门)津贴补贴:"应付其他个人收入"科目,核算向职工发放其他个人收入.相应的在资产负债表中"负债部类"下列示上述项目.同时在上述科目下按"在职人员"、"离休人员"、"退休人员"设二级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在会计处理上,单位发放工资(离退休费)、地方(部门)津贴补贴、其他个人收入时,借记相关支出科目,贷记"应付工资(离退休费)"、"应付地方(部门)津贴补贴"或"应付其他个人收入"科目.同时,借记"应付工资(离退休费)"、"应付地方(部门)津贴补贴"或"应付其他个人收入"科目,贷记"银行存款"、"拨入经费(财政直接支付)"、"财政补助收入(财政直接支付)"、"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或"现金"等科目.
事业单位一般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机构,但不属于政府机构,与公务员是不同的.根据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精神,事业单位不再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而分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公益二类事业单位 [1] ,还新兴了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事业单位和社会资本举办事业单位,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以上就是事业单位工资需要计提吗的详细解答,小编已经一一为大家介绍的很清楚了,如果你们还有其他的会计问题,不妨在线向我们在线老师咨询,我们第一时间为你们解答!
事业单位工资分录
事业单位不实行计提工资。
现在相当于先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计提一下,然后再发放,养老保险、公积金等缴纳跟着工资一起走,具体分录如下:工资分配时,借:事业支出-工资福利支出-基本工资事业支...
事业单位工资计提福利费,不做计提分录,直接列支吗?是的,行政事业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不做计提,什么时候发生什么时候直接列支。
,借:事业支出或经营支出——社保费(单位部分)20000其他应收款——社保费(个人部分)5000贷:银行存款25000月底,计提职工工资,借:事业支出或经营支出——职工工资...
月工资是5万,专业人员是3000元管理人员。
多余的可以冲回来,借:现金贷:管理费用或多余的就挂在管应付工资里,下个月少计提些。借:管理费用贷:应付职工薪酬-应付工资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8支出费用第三十八条事业单位的支出一般应当在实际支付时予以确认,并按照实际支付金额进行计量。采用权责发生制确认的支出或者费用,应当在其发生...
计提职工薪酬时,借:费用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支付社保时,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个人),应付职工薪酬-社保(单位)贷:银行存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