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购进的货物发生非正常损失(非经营性损失),以及将购进货物改变用途(如用于非应税项目、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等),其抵扣的进项税额应通过"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科目转入有关科目,不予以抵扣.
1含税支付额还原法:
其计算公式:应转出的进项税额=应转出进项税的货物成本÷(1-进项税额扣除率)×进项税额扣除率
此方法主要用于特定外购货物,即购入时未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但可以依据支付价格计算抵扣进项税额的外购货物,如从农业生产者手中或从小规模纳税人手中购入的免税农产品;从专门从事废旧物资经营单位购入的废旧物资,以及企业销售商品、外购货物所支付的运费等.
2含税收入还原法:
其计算公式为:应冲减的进项税额=当期取得的返还资金÷(1+所购货物适用的增值税税率)×所购货物适用的增值税税率
此方法适用于纳税人外购货物时从销货方取得的各种形式返还资金的进项税转出的计算.
3移用成本比例法:
应转出的进项税额=某批外购货物总的进项税额×货物改变用途的移用成本÷该批货物的总成本
4收入比例法:
其计算公式为: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本期全部进项税额×免税或非应税项目的销售额÷全部销售额
所谓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是将那些按税法规定不能抵扣,但购进时已作抵扣的进项税额如数转出,在数额上是一进一出,进出相等.而视同销售是指企业对某项业务未做销售处理,但按税法规定应视同销售交纳相关税费,需计算交纳增值税销项税额.
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进项税额转出仅仅是将原计入进项税额中不能抵扣的部分转出去,不考虑购进货物的增值情况;视同销售销项税额是根据货物增值后的价值计算的,其与该项货物的进项税额的差额,为应交增值税.
非应税用于非应税项目等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的进项税额转出.
增值税专用发票入帐时计入原材料成本的是价款,进项税额是价款乘以增值税税率(17%或13%),因此进项税额转出时,用原材料成本直接乘以增值税税率(17%或13%)就得出应该转出的进项税额.
运费发票的应抵扣的进项税额是运输费用总额(含税金额)乘以11%的抵扣率,计入原材料成本的金额为运输费用总额减去计算的应抵扣进项税额.
因此做进项税额转出时,要将计入原材料成本的金额先换算成全部的运输费用,再计算应转出的进项税额.2.79/(1-7%)就是计算全部的运输费用,再乘以11%就计算出应转出的进项税额.
进项税额转出数额计算公式是什么?整体上来说,在上文讲解的资料中小编老师针对进项税转出的计算公式罗列了四种办法,分别是含税支付额还原法、含税收入还原法、移用成本比例法以及收入比例法,如果大家对此四种办法还有其他问题需要咨询,欢迎你们来我我们网站上找老师进行提问.
进项税额转出如何计算?所谓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是将那些按税法规定不能抵扣,但购进时已作抵扣的进项税额如数转出,在数额上是一进一出,进出相等。那么进项税额转出如何...
然后再依据所适用的进项税额扣除率计算确定应转出的进项税额。其计算公式:应转...是指税法规定进项税额按不含税支付额计算,但账面提供的计算进项税额转出的收入额(...
在会计处理中记入“进项税额转出”。所谓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是将那些按税法规定不能抵扣,但购进时已作抵扣的进项税额如数转出,在数额上是一进一出,进出相等。而视同销...
进项税额转出是贷方的专栏,与销项税额的合计减去进项税额是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的期末余额如为贷方余额就是本月应交的增值税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抵扣”就是以上的公式,通俗点说就是可以少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代表不能抵扣,有以下几种情况:(1)购进固定资产;(2)用于非应...
进项转出=100*(17%-13%)=4万出口销售额乘退税率是指“免抵退税额”=100*13%=13这个免抵退税额是个衡量退税的尺度,如果本月应纳税额为负数,才有退税。如果应纳...
免税产品进项税额转出计算方法免税农产品进项税=买价(即票面价)*13%
C【解析】进项税额转出数额=(50000-4650)×17%+4650÷(1-7%)×7%=8059.5(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