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只考虑稀释性潜在普通股的影响,而不考虑不具有稀释性的潜在普通股.认股权证、股份期权都应该考虑稀释性,对于认股权证、股份期权的情况,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1、假设这些认股权证、股份期权在当期期初已经行权,计算按约定行权价格发行普通股将取得的股款金额.假设按照当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发行股票,计算需发行多少普通股能带来上述相同的股款金额.
2、比较行使股份期权、认股权证将发行的普通股股数与按照平均市场价格发行的普通股股数,差额部分相当于无对价发行的普通股,作为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的净增加.增加的普通股股数=拟行权时转换的普通股股数-行权价格×拟行权时转换的普通股股数÷当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
3、将净增加的普通股股数乘以其假设发行在外的时间权数,据此调整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分母.
下面我们以认股权证为例,简单说明一下计算过程:
2017年1月1日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为80000万股.2017年5月31日,经股东大会同意并经相关监管部门核准,甲公司以2017年5月20日为股权登记日,向全体股东每10股发放1.5份认股权证,共计发放12000万份认股权证,
每份认股权证可以在2018年5月31日按照每股5元的价格认购1股甲公司普通股.甲公司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2017年度为32000万元.甲公司股票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平均市场价格为每股10元.
计算甲公司2017年度利润表中列示的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
基本每股收益=32000/80000=0.40(元/股)
调整增加的普通股股数=12000-12000*5/10=6000(万股)
稀释每股收益=32000/(80000+6000×7/12)=0.38(元/股)
稀释每股收益分母的调整
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应当为计算基本每股收益时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与假定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为已发行普通股而增加的普通股股数的加权平均数之和.
假定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为已发行普通股而增加的普通股股数,应当根据潜在普通股的条件确定.当存在不止一种转换基础时,应当假定会采取从潜在普通股持有者角度看最有利的转换率或执行价格.
假定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为已发行普通股而增加的普通股股数应当按照其发行在外时间进行加权平均.以前期间发行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应当假设在当期期初转换为普通股;当期发行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应当假设在发行日转换为普通股;当期被注销或终止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应当按照当期发行在外的时间加权平均计入稀释每股收益;当期被转换或行权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应当从当期期初至转换日(或行权日)计入稀释每股收益中,从转换日(或行权日)起所转换的普通股则计入基本每股收益中.
认股权证稀释每股收益计算?关于认股权证稀释每股收益计算的问题其实还有很多以上的只是小编的一点看法,希望这点浅显的薄见可以帮到大家,其实大家也可以一起交流自己对于认股权证的问题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或意见.
稀释每股收益计算公式
该公司对外发行250万份认股权证,行权日为2020年3月1日,每份认股权证可以在行权日以3.5元的价格都买该公司1股新发的股份。甲公司2019年度的稀释每股收益计算如下:①...
从而导致每殷亏损金额的减少,实际上产生了反稀释的作用,因此,这种情况下,不应当计算稀释每股收益。对于稀释性认股权证、股份期权,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一般无需调整分...
不要去年发行的认股权证,在算本年稀释每股收益时,假定在期初已经行权了,权数是12/12
根据以认股权证换取普通股的成本价的计算公式可知:行使价格=认股权证的市价×每手认股权证的数目÷每手认股权证可换的普通股数目十认股价=3.50×100÷500+8.50=9.2...
公司的盈利不是随着股数的增多而增长的,也就是说,公司的盈利能力不变,而股数增多了,自然就稀释了每股收益。
所以综合这些因素,认股权证行权时每股收益的计算可视同发行新股处理。认股权证,又称“认股证”或“权证”,其英文名称为Warrant,故在香港又俗译“窝轮”。是一种约定...
错误答案解析:[解析]认股权证、股份期权等的行权价格低于当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时,应当考虑其稀释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