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的难度主要根据本科学校和考研的目标学校之间的差距来定。有的同学已经从寒假就开始准备了,而有的同学现在才开始准备。大家不要慌,还是根据自身的情况,下文仅作为参考!
上面的划分是建立在不跨专业考的基础上。如果是跨专业考研,而且专业基础为0,那不管考什么学校,不管复试线是多少,看到这篇文章后,都希望你能马上开始复习,因为跨专业考研真的很难很难!!!
如果现在还没有确定考哪个学校,我的建议是,自己对比下可能报考的学校,以其中最难考上的学校为基础,来决定是否进行寒假复习以及如何复习。这样可以为自己多留一个选择,不会因为复习太晚而放弃考目标中最好的学校。
过来人说:虽然我认为早点确定要什么学校和考什么专业比较好,但是像有些大学的同学从入大学起就开始准备,或从大二就开始准备,也未免过头了一点。这样一来,整个大学生活完全围着考研转,在以后回忆起自己的大学生活来,难免觉得自己为了考研,放弃了太多的东西,别人有美好的大学生活,而自己的大学生活却黯淡无光。而且考研战线拉得过长,很可能导致自己到后来就没有后劲了。
因此,我觉得,如果你已经决定考研,那么在大三前你只要看到考研将来要考到的课,就非常认真的学好,学到和考研差不多的水平(比如说在上课时、特别是期末考试前就抱着考研的数学复习指导书来看),就是在为将来顺利考上研究生做准备了。在大三前,把所有的数学课都尽量学好,尽早把英语提高到六级水平或六级优秀的水平,就是为考研做了很好的准备。
如果考本专业,那么我觉得大三下开始看数学以及一些专业课就可以了。如果是跨专业,则最好是大三上就开始学一些该专业的课程或直接读该专业的考研指定参考书,然后在大三下开始看与指定参考书的书名相同,但作者不一样、内容也有些差异的教材,这样可以增加对指定教材的理解,也可以降低考试时出现没见过的内容的危险。最近,可能由于考研竞争激烈,我已经听到过很多学校的专业课大面积超出指定教材,有时甚至超过一半的考试内容都在指定的参考书上找不到(主要是经济类和纯文科的专业),所以早点读些其他教材非常重要,如果指定的教材明显不够权威、内容太浅或内容不够全面,更应该仔细研读与该书同名的权威教材。
考本校本专业:大三结束后的暑假7月份开始准备,共计0.5年.
考本校外专业:大三上学期结束后的寒假2月份开始准备,共计约1年
考外校本专业:大三上学期结束后的寒假1月份开始准备,共计约1年
考外校外专业:大三上学期开学9月份,最迟现在,共计12个月
考外校外专业顶级学校:大二下学期3月份开始准备,共计2年(最少用15个月)
我大约是4月初开始复习的,我们学校大三下学期课特别多,所以基本就是晚上才有时间,白天逮着空就学,刚开始的阶段其实学不了多少东西,大致就是背背单词看看高数。关于辅导班的问题我感觉因人而异吧,我没有报线下的课程,我只报了一个网课,天道考研网校的。
暑假是最重要的,建议不要回家不要出去旅游,如果特别想也不要耽误很长时间。专业课可以在8月份就开始了,最好不要拖到9月甚至10月,我以我自身经历告诉大家专业课很重要,尽早复习。英语真题可以开始了。数学真题不要急,强化阶段我做的是网校那边发的讲义,政治这时候做客观题,不要敷衍,认真点。9月份到10月份初,各方面都应该稳步推进了,保持和暑假一样的尽头即可。
10月份可以算是冲刺阶段的开端,但是我们学校在10月20号左右,安排了为期两个周的实习,到外地的工厂里,白天根本没有时间,只能晚上看会书,比起学校里学习的大环境差太多,所以我的节奏一下就被打乱了。等到实习结束回学校,状态直线下降,偏偏11月10号左右学校又安排了一个周的实验,最后我心态就崩了吧,早上9点起,去学一个小时就回宿舍了,然后一天就不出去了。持续到考研前的一个周。在最后一个周我凭着一丝执念认真复习了一个周,虽然感觉亡羊补牢了,但是还是坚持下来了,感觉成功上岸和最后一个周的坚持是分不开的。
提醒一下,不管你的节奏被学校里也好,家里也好,舍友也好,打乱了,一定一定也要坚持下来,我从倒计时60天开始就没怎么复习,说真的,但是我没放弃,所以一定不要放弃。10月11月12月是弃考高峰期,所有人都一样,必须坚持。还有你在9月或者10月会萌生二战的念头,很危险,千万不要有,切记切记。
我的专业课是863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最后说一下问什么我把自己当做反面教材吧,就是因为专业课的问题。我开始的比较晚,所以担心看不完就没怎么看高化和高物课本,只靠背题,这个方法我不提倡,也不排斥,因为确实很有用,能拿分,但是这种靠死记硬背的东西不牢靠,或许初试光靠背题能考100甚至更高,但是复试你会吃大亏的,亲身经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