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每月拿到手的工资只有2080元,根本就没到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标准,不用交税的。更和你是不是正式员工交不交税没有关系。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关于工资薪金个税规定是,起征点是3500元,只能对超过3500元(不含3500元)的部分征税。税率是,对超出部分低于1500元的,含1500元及以内,按3%计算。例如:4000元,超过3500元500元,这500元低于1500元,所以确认为3%税率,个税=500*3%=15元;高于1500低于4500的部分,为10%。例如:工资7000元,超过3500元部分为3500元,这个3500元其中1500元属于不超过1500的,用3%,另外2000元属于超过1500元不超过4500元的,按10%,故计算为1500*3%+2000*10%=45+200=245元。
根据最新税法的相关规定,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的计算适用( )。
【单选题】根据最新税法的相关规定,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的计算适用( )。
A.适用3%~45%的超额累进税率
B.适用5%~35%的超额累进税率
C.20%的比例税率
D.适用5%~45%的超率累进税率
(一)基本概念
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下列所得属于工资薪金所得征税范围,应征个人所得税:
(1)个人因退职、退养和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收入。
(2)个人因内部退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
(3)退休人员再任职取得的收入。
(4)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超过规定比例和标准缴付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
(5)企业为员工支付的各项免税之外的保险费。
(6)个人因公务用车和通讯制度改革而按月取得的公务用车、通信补贴收入扣除一定标准公务费用后的余额。对不按月发放的补贴收入,分解到所属月份、并与该月份“工资薪金所得”合并后计征个人所得税。
(7)个人因没有休带薪年假而从任职受雇单位取得补贴应当合并到工资薪金缴纳个人所得税。
(8)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原则,对于发给个人的福利,不论是现金还是实物,均应缴纳个人所得税。但目前我们对于集体享受的、不可分割的、非现金方式的福利,原则上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9)因工作需要,从单位取得并实际属于工作条件的劳动保护用品,不属于个人所得,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10)单位发放的取暖费、防暑降温费补贴,应征收个人所得税。
(11)个人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加班取得2倍或3倍的等加班工资,应并入工资、薪金所得,依法计征个人所得税。
此外,下列所得不属于工资薪金所得征税范围:
(1)独生子补贴;
(2)托儿补助费;
(3)执行公务员工资制度未纳入基本工资总的补贴、津贴差额和家属成员的副食品补贴;
(4)差旅费津贴、误餐补助;
(5)远洋运输船员的伙食费补贴。
(6)取得的生育津贴、生育医疗费或其他属于生育保险性质的津贴、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但是超出上述范围的津贴、补贴,应合并当月工资薪金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
工资薪金所得与劳务报酬所得的区别:
非独立劳动与独立劳动;雇佣关系与非雇佣关系。工资、薪金所得是指非独立劳动,与单位存在雇佣关系。通俗的说就是单位员工从事的劳动所得按工资薪金所得征税。
(二)税率
1.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七级超额累进税率,适用3%—45%税率。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
扣除数
含税级距
不含税级距1
不超过1500元的
不超过1455元的3
0
2
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
超过1455元至4155元的部分10
105
3
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
超过4155元至7755元的部分20
555
4
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
超过7755元至27255元的部分25
1005
5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
超过27255元至41255元的部分30
2755
6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超过41255元至57505元的部分35
5505
7
超过80000元的部分
超过57505元的部分45
13505
注:1.本表所列含税级距与不含税级距,均为按照税法规定减除有关费用后的所得额;
2.含税级距适用于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
(三)减除费用标准
按现行税法规定工资薪金所得的减除费用标准为每月3500元;附加减除费用的标准为1300元。附加减除费用的适用范围为:
(1)在中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中工作的外籍人员;
(2)应聘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家机关中工作的外籍专家;
(3)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任职或者受雇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
(4)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确定的其他人员。
备注:中国人大网发布《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征求意见稿)》:本修正案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本修正案施行前,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纳税人的工资、薪金所得,先行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依照本修正案第十六条的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一(综合所得适用)按月换算后计算缴纳税款,并不再扣除附加减除费用;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先行适用本修正案第十七条的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关于这个问题回答如下:
1.根据新的个人所得税规定,劳务报酬所得每次不超过4000元的部分,减除800元的费用按20%的税率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
2.如果每月工资2700元,预扣预缴的个人所得税计算如下:(2700—800)*20%=380元,也就是说你预扣预缴的个人所得税应是380元,扣除后的所得为2700—380=2320元。需要注意的是这个个人所得税380元只是预扣预缴,建议可以下载自然人个人所得税APP系统并注册,查看你的个人所得税预扣预缴税款是多少,你年度终了可以通过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退回这部分个人所得税,因为你这种情况通过年度汇算清缴应该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
3.一个月2700元工资目前按规定对自然人按小规模纳税人处理,这种情况应该不用缴纳增值税。即使某些地方税务机关对自然人按次征收,今年非湖北地区增值税简易征收率1%,2700元缴纳增值税及附税应该不会超过30元。
4.扣除预扣预缴后如果是2080元,则税前劳务报酬收入应是x—(X—800)*20%=2080元,X=2400元。也就是说你的税前收入应该是2400元,预扣预缴的个人所得税为(2400—800)*20%=320元。这样分析如果工资2700元,可能还扣除了其他费用。
5.不管预扣预缴了你多少个人所得税税款,它只是预扣预缴,你这种情况年度汇算会全额退税,记得下载自然人个人所得税APP系统注册,现在就可以查询个人所得税预扣预缴数据,看我分析计算的准确性。
被扣的620元可能包含中介费用
一、如果是按工资
2019年新个税法实行之前,工资的扣除费用是3500元/月,实习的2700元缴不到个税。但学生实习,因为占用单位工资额度、产生劳动关系等,单位一般不会按工资计算,大概率是按劳务报酬计算。
二、如果是劳务报酬
新旧税法对劳务报酬计税是一样的,只不过新税法是预扣预缴,合并到综合所得。劳务报酬计税如下:
(一)每月的劳动报酬不超过4000元的,扣除800元后,按20%的税率计算个税。你2700元/月的实习工资,代扣代缴的个税为380元((2700-800)*20%)。实习工资2700元,到手2080元,被扣620元。被扣的620元中,扣税380元,还有240元不知去哪里了。
(二)每月的劳动报酬超过4000元的,扣除20%后的金额,按下列计算个税:
1、4000-20000(含),税率20%;
2、20000-50000(含),税率30%,速算扣除数2000元;假设扣除20%的费用后的金额为30000元,则计算的个税为7000元=30000*30%-2000;
3、超过50000的,税率为40%,速算扣除数为7000元。
2019年1月1日执行的新个人所得税法
1、如果是按工资计算。在新税法下,劳务报酬和工资薪金、稿酬、特许权使用费合并成为综合所得,综合所得的费用扣除额为5000元/月,实习工资2700元也缴不到个税。
2、如果是按劳务报酬计算。劳务报酬个税的计算同上,预扣预缴,次年汇算清缴。上述代扣代缴的380元,如果学生没有其他收入,次年个税汇算清缴的时候,可以退税。
学生实习工资扣税的新变化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2020年13号公告,学生实习工资其费用扣除额为5000元/月,个税不再按劳务报酬进行预扣预缴,实行累计预扣法预扣预缴。
累计预扣法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的具体计算公式为
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收入额-累计减除费用)×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其中,累计减除费用按照5000元/月乘以纳税人在本单位开始实习月份起至本月的实习月份数计算。按此公告,实习工资2700元/月不需要再预扣预缴个税了。
按此公告,若2020年7月1日后获得的实习工资2700元/月不需要再预扣预缴个税了,但可能那个240元还是照扣不误。不过,一个人一个月扣240元也够厉害的!!!
楼主,你好,根据国家最新出台的税法,你2700元的工资是完全不需要交税的,因为国家规定工资的最低起征点是5000元的工资。但是由于你是一名大二的学生,非正式的员工,也不可以纳入正式员工的工资计算方法中,因此,推算对方应该是按照劳务收入给你们征税,如果是按照劳务收入的话,是需要按20%征税的,计算的公式是(2700—起征扣除800)=1900*20%,应交380元的税,但从你的描述里,你只拿到2080元,这样也是算不对的。
因此,建议你跟学校反馈,由学校老师出面进行协调,有一些学校介绍员工去工作,每个月是需要从学生的工资里扣除学校的介绍费用的。如果公司给你交了税,你自己也可以登录国家税务系统,实名认证后就可以查到公司每个月给你申报了的交税金额,现在信息是透明的,查询也很方便的。
我是海棠老师,擅长企业战略顶层设计、劳动法、税法、人力资源规划、薪酬体系设计、绩效效能提升、两性/亲子情感关系咨询,如果大家日常工作中有遇上棘手问题,欢迎大家留言咨询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