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复飞无期,美国想方设法,欧盟最终"被迫"开放湿租市场
据8月28日消息,美国运输部(DOT)宣称已与欧盟、挪威和冰岛签署协议,后者同意取消对美国航空公司"湿租(Wet Lease)"的限制,即恢复从美国航空公司租赁飞机和机组人员。对此,美国指出,这恢复了美国航空运营商公平参与租赁服务市场的能力,代表着提供飞机和机组人员的航空公司的重要财政收入来源。
所谓的"湿租",其实是航空业内一种租用飞机的普遍方式,即出租方向承租方提供飞机并附带完整的机组人员和维修、燃油等设备。美国让欧盟开放这一市场,后者虽不乐意但还是开放了,有分析指出,这将冲击欧盟的民用航空业,因为这代表着欧洲航企可通过湿租的方式使用更廉价的机组人员运营常规服务,可能导致行业的不公平竞争。
比如说,这可能会进一步恶化空壳公司越来越盛行的情况。跨国律师事务所Bird & Bird就举例称,有不少空壳航空公司实际只拥有一两架飞机,其他飞机需求缺口采用从第三国租赁的方式填补,这会危害欧盟就业和安全标准。
但美国可不管那么多,由于波音737的停飞以及复飞遥遥无期,美国民用航空行业已经进入一个寒冬期。因此,美国急于找一个突破口,来改变其民用航空的处境;而让欧盟开放租赁市场,实际上也是美国很重要的一个步骤。但反过头来说,在行业可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欧盟还同意开放这一市场,这其实也是其在与美国经贸关系变化后的妥协和让步。
痛失中国449亿大单后,波音联系8家中企,试图"翻盘"却无果?
实际上,欧盟与美国在航空产业的发展上其实并非如此其乐融融。今年4月,这两大经济体就因为空客与波音的补贴闹到了世界贸易组织。在美国看来,欧盟在去年向空客提供了220亿美元的援助,这让波音甚至美国面临着高达110亿美元的损失。借着这一缘由,美国还打算对欧盟增加同等数额的进出口额外费用,双方在航空产业的发展上早已剑拔弩张。
不仅如此,在波音遭受停飞之际,空客也在进一步瓜分其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其中就包括中国这一被波音视为最重要的海外销售市场。上个月,中国国航就与空客签订了一份价值65.37亿美元(约449亿元人民币)的购买协议,将向后者购买20架空客A350-900飞机。
此外,今年3月,中国航空器材集团公司也向空客订购了300架飞机,这更是刷新了中企订购空客飞机的最大规模。更为重要的是,波音目前正将重心放于在中国市场的复飞上——不仅邀请了多位业内人士进行研讨,还与8家中国航空巨头进行了联系,询问恢复运营的相关意见。
不难看出,波音渴望借这一市场的号召力来让世界恢复对波音飞机的信心,以顺利实现"翻盘"。但至今,中国市场迟迟未有复飞波音的消息,这显然让这家航空巨头倍感受挫。在这种不得已的情况下,美国不得不开始转向,而让欧盟开放租赁市场,就是其拯救航空产业的一个很重要的步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