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发布“1+4”产业政策
据经济日报消息,2019年10月18日,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重点项目签约及临港新片区生命科技产业园揭牌仪式举行,共有15个生物医药重点项目签约,涉及总投资超70亿元。当天,临港新片区生命科技产业园揭牌。临港新片区生命科技产业园总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具备200万平方米物业空间,可持续导入生物医药产业。依托临港新片区在产业、政策、人才、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品质配套。据介绍,临港新片区生命科技产业园将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创新链和生态链,着力突破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卡脖子”技术,在基础研究、新药发现、临床试验等链条中推进自主创新,汇聚全球顶级资源,努力形成以生物医药产业为核心,以康养、医美、教育、培训等衍生领域为配套的产业体系,全力建设国际医疗服务集聚区,提升临港新片区的创新策源能力和国际服务功能。
2·青岛海关支持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消息,2019年10月21日,青岛海关发布消息称,该关近日出台5方面17项措施,服务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支持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推动形成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格局。在深化制度创新、支持打造对外开放新平台方面,青岛海关将在上合示范区打造嵌入式管理、触发式监管、泛在式服务的海关管理新机制“样板田”,支持申建上合示范区综合保税区。在区内率先实施“新海关2020”等一系列改革,推行主动披露、容错机制等创新措施。全面实施“关税保证保险”、集团财务公司、企业增信担保等多元化担保。允许企业综合运用保证金、金融保函、承诺保证书等多种形式开展减免税设备的抵押融资。在发挥职能优势、助力构建现代贸易示范区方面,青岛海关将支持建设上合组织国家供应链管理中心,助力发展转口贸易、跨境服务贸易,支持打造服务贸易产业集聚中心,叠加保税、减免税等各类政策,开展研发、会展、影视、培训等业务;支持进境粮食、冰鲜水产品、肉类、水果等指定监管场所申建,探索开通鲜活农副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降低进出口食品农产品查验和抽检率,助力打造上合组织国家食品农产品集散中心。
[中经云端·国家级园区]
1·苏州工业园区:加速攀登纳米技术产业高峰
据园网消息,2019年10月23日,第十届中国国际纳米技术产业博览会在苏州工业园区开幕,将在三天的时间里聚焦微纳制造、第三代半导体、纳米新材料、柔性印刷电子、喷墨打印、能源环保等热门领域,树立产业前沿创新风向标,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朋友圈”。本届大会由会议和展览两部分组成,包括1场主报告和16场专业论坛,共约530个报告,4个主题展区面积达20000平方米,展出纳米技术创新产品1600多件。当前,园区正在抢抓“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自由贸易区等国家重大战略叠加实施机遇,推动更高水平开放与更高层次创新协调发展。为进一步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高质量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园区正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高水平,构建更加完善的纳米技术应用产业生态圈。开幕式现场,许宁生、吴庆文共同为江苏省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伊比利亚(苏州)创新中心、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纳米应用技术研究院、苏州纳微先进微球材料应用技术研究所揭牌,意味着园区再添纳米技术领域重大创新平台。
2·甘肃兰州新区:确保年底全部贫困人口高质量脱贫
据兰州日报消息,截至2019年9月底,新区1476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参加了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家庭医生签约14699人,签约率99.6%。新区10家定点医疗机构全部纳入“一站式”即时结算范围,并率先开展兰州新区一体化村卫生室建设集中专项整治行动。目前针对辖区内40个村卫生室,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的原则,现已全部完成基础硬件设施建设和村卫生室基础设备的配备工作,共配备合格村医114名。据悉,下一步,新区将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凝心聚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狠抓督查考核,进一步抓细抓实政策落实和脱贫攻坚成效的巩固提升,夯实精准帮扶基础、产业扶贫基础、各方责任基础、基层队伍基础和工作作风基础,确保剩余未脱贫贫困人口190户647人如期脱贫,已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2019年底实现全部贫困人口整体实现高质量脱贫,为全省2020年全面脱贫贡献新区力量。
3·湖南常德经济开发区为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
据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消息,近日,从工信部获悉,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创业服务中心被成功认定为“2019年度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湖南省获此殊荣的仅4家。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创业服务中心是为经开区园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创业创新支撑服务的公共平台,现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省级众创空间两个孵化器,分别位于经开区“双创”大厦和中小企业园,面积共约4.1万平方米,其中孵化使用面积达到3.85万平方米。“双创”大厦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配套设施齐全,物业管理规范,交通出行方便,可接纳孵化企业80家以上。截至2019年10月,两个孵化器共有127家企业入驻,现已毕业69家,孵化质量位居全市前列。下阶段,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创业服务中心将严格按照工信部要求,不断优化创业创新设施和环境,大力集聚内外部优质资源,进一步健全服务制度,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效率,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努力搭建园区企业与政策、市场、资本的对接通道和资源共享平台,不仅为入园企业提供招商、物业、信息、商务配套等基础性服务,更着力于提供科技创新、融资担保、创业投资、政策支持、专业咨询等多方面服务,逐渐形成有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特色的创业创新服务品牌。
4·江西南昌经济开发区:科技创新点燃高质量发展引擎
据江西日报消息,近年来,南昌经开区持续加大科技投入,激活创新主体,用科技创新点燃高质量发展引擎。省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领导小组近日公布的全省开发区2019年上半年争先创优综合考评结果显示,南昌经开区在“科技创新”和“营商环境”两大类指标排名中均位列第一。在科技创新引擎的推动下,南昌经开区高质量发展呈现出强劲动力。2018年,该区如期实现“三年翻一番,攻坚三千亿”的目标,园区总收入超过3000亿元。2019年1至8月,该区完成园区总收入2543.44亿元,同比增长11.29%。该区主要负责人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今后南昌经济开发区将始终确保财政在科技创新上的投入只增不减。同时,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使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力争到2021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3.5%以上。”
5·广西柳东新区:园区共享巴士“专享版”线路开行
据广西新闻网消息,目前,柳东新区众多整车厂和配套企业正在开足马力生产,补招的员工日益增多,大部分员工都安排在企业周围的公司宿舍或附近公租房,通勤需求不断增长。新区管委会在多次调研后发现,上汽通用五菱宝骏基地员工及周边企业员工居住点相对集中,出行呈现上下班高峰期短时间客流密的特点,在相应时间用较少运力加大发班频次就能解决这一问题。为此,新区和交通运营企业多次踩点,最终从现有的园区共享汽车中调配2辆50座以上大型客车,为上汽通用五菱宝骏基地以及附近公租房有出行需求的企业员工和广大市民,甄选人流密度最大的两个站点停靠,在员工出行需求最集中的上下班高峰期开行两趟短途专线。每趟15分钟行程的“定制版”专线一经开行,不但解决员工出行难题,也解决了企业自行消化交通费用带来的边际成本不断增加的问题,也大大缓解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对员工“留不住”的隐忧,成为让企业舒心的一件实事。
[中经云端·经济新发展]
安徽雨山经济开发区“三力”齐发推进宁马产业融合发展
据雨山区人民政府消息,雨山经济开发区是国家级智能装备(机器人)产业基地和多功能磁性材料产业集聚区,对接南京,融入长三角,有自己的独特产业优势。园区是传统的制造强区,不仅有马钢、中钢天源等一批龙头制造企业,还汇聚了一大批优质的精加工小企业,提供了完善的产业配套。全区充分发挥土地、交通、区位、资金、政策等资源优势,大力引进都市圈中工业机器人及集成应用、特种机器人及相关核心零部件企业。同时,围绕加强与南京及长三角周边地区共建现代产业体系的目标,重点围绕南京的“4+4+1”主导产业体系,寻找与雨山区主导产业发展的契合点和用力点。截至目前,园区共对接音飞智能、纳百川、万石马鞍山中欧国际智造产业园、世界村绿色再生胶、泰盛纸业等长三角签约落户项目34个,总投资近200亿元,产业涉及智能装备(机器人)、电子信息(磁性材料)、节能环保新材料等主导产业。下一步,园区将继续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做强“桥头堡”当好“排头兵”加快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动员园区上下,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扎实推动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奋力开创雨山经开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