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边还放着张小桌子或张小方凳,上面放着托盘,盘子里装着些用竹签穿起来的串串香。原料旁边还放着装有盐、干辣椒面、花椒面和味精的圆盘。串串的种类有荤有素。在深夜的成都,这种简单、实惠的美食被俗称“鬼饮食”,温暖了很多夜游的吃货。
在到后来,串串香从街头游商开始逐渐有了正式的店面,开始的串串店聚集在成都玉林路一带,就是赵雷歌里唱的那个玉林路,这里不仅有小酒馆,也堪称是成都串串文化的发源地。登堂入室之后的串串香声势大振,不仅菜品的种类获得了很大扩展,卤汁的调制也愈发讲究,蘸料也从单一的干料碟发展到其他。顾客也得以自己享受涮烫的乐趣。
今天,随着串串香逐渐脱离街头食物的本色而进入餐厅、饭店等餐饮场所,数签签的方式也慢慢被“冷锅串串”“钵钵鸡”这样更适应餐馆经营的模式所取代,在大城市尤其如是。但是老旧门超牛串串香还保留着这种数签签的模式,我每次一个人馋火锅的时候就想起这家店,如果说一个人去海底捞略显寂寥的话,那么一个人的串串香就自如得多了。要说这家老旧门超牛串串香加盟店怎么样,那可真是深得我心,因为我是一个爱吃辣,但是吃辣必上火的人。而这家店的老鹰茶锅底在牛油中加入了慢火熬制的茶汤,香而不腻,一周吃三顿都不会上火。
在很多人眼里,串串香似乎跟火锅并没有什么区别,无非就是在火锅的食材上加了根棍子,但正式这个棍子成为串串香的标志性变革,以数签签的方式结账,荤素不论,是串串香的核心。这意味着,人们可以用更少的钱吃到更多种类的食物,丰俭由人,分量随心,是这一脱胎于街头的美食的核心。这种自由自在的情节,也正是成都这座城市的灵魂,所谓“鸳鸯火锅腾细浪,无休无止串串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