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便利化自由化是江苏自贸区投融资改革的目标和导向,从对接国际服务新规则、探索金融改革开放新经验, 以及中央提出的尽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自贸试验区改革模式等战略要求来看,目前江苏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仍任重道远, 还面临诸多现实问题的制约与挑战。
图为江苏自贸区南京片区区域范围示意图。
江苏自贸区金融开放创新面临哪些挑战?
江苏省金融研究院新金融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蒋昭乙认为,比如,加强跨部门协同的挑战,从金融业支持上海等地自贸区的政策情况看, 各部门都展示了极高的行政效能。但还应当看到的是, 随着中国金融发展, 金融的机构、业务、产品、市场等的种类日益繁多, 涉及的领域也日趋多样, 这对中国“分业监管”模式提出了日趋严峻的挑战。再如,有效服务贸易便利化和实体经济仍面临诸多挑战,上海等地自贸试验区的重要目标是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 其中金融领域将发挥较为重要的服务作用, 需要紧密围绕区内外企业开展跨境贸易和投资的多元化需求, 积极探索金融方式的创新。但在实践中, 金融产品、金融服务与实体企业的要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如何推进江苏自贸区金融开放创新?
“自贸区金融服务必须以自由、开放为原则, 江苏自贸区金融服务的建设与发展应该积极探索投融资汇兑的便利化, 支持企业‘走出去’;降低汇兑成本, 推动人民币跨境结算与使用;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深化外汇管理改革, 进一步放松外汇管制, 建立适应自贸区发展的外汇管理体制。”江苏省金融研究院院长吴先满表示,同时要强化政府主导作用,自贸区金融的自由化程度较高, 需要完备的政策制度、完善的公共服务、高效的基础设施及优秀的金融人才, 这些方面都需要政府发挥其统一协调管理的作用, 形成一个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主体、以自贸区发展及金融自由开放为目标的良好发展生态环境。
构建良好的经济环境同样非常重要。吴先满说,在投资领域, 江苏自贸区可以借鉴上海自贸区的投资管理体制, 力求制定出具有江苏特色的负面清单, 对于超出负面清单的部分, 可以实行备案制, 以保持内外资的一致。同时, 应该努力创建符合国际化的经济环境, 可以考虑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原则、放宽优势产业的准入限制和加强区内投资环境的公平性, 以此提高资金的透明度, 提升投资者的信心, 并为其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
江苏省金融研究院专家分析说,2013-2018年间,全国先后设立了12个自贸区。从已有运行情况看,自贸区在制度和投融资环境方面具有优势,投融资便利化水平比其他区域要高。2019年上半年,12个自贸区吸引外商实际投资近700亿元,占全国比重达14%左右。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超过20%,较全国增速7%的水平高出13个百分点。
“国家根据12个自贸区的发展基础、禀赋条件、定位要求的不同,在贸易投融资便利化方面的推进是不同的。”江苏省金融研究院专职助理研究员陈涵梳理了国内主要自贸区投融资创新举措,提出江苏自贸区投融资改革创新,要结合江苏特点以自贸区的制度创新效应、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以及自贸区所在城市的主体作用和增长引领机制为切入点,发挥自贸区的集聚效应,扩大总体投资规模,提高投资质量。
“江苏引进外资规模很大,在自贸区的招商引资过程中要不断优化外资的结构。”陈涵说,要优化外商投资来源地的结构,加强对发达国家的外资引进;优化利用外资区域结构,不同的区域利用外资的侧重点有所区别。南京、苏州片区主要着力于对高科技产业的外资吸引,而连云港片区更要加强引进航运业外资。同时,以自贸区优势产业为中心,重点加强产业链高端环节的招商引资,如苏州、连云港抓住医药产业项目的战略契机,通过引进高端环节的外资,推进生物制药产业的大幅升级。南京片区加强对健康养生、电子芯片项目的重视,培育招商引资新的增长点。
“江苏自贸区还要发挥‘经济增长极’作用,通过辐射作用,促进苏南、苏中、苏北的投资便利化水平,带动江苏整体的投资发展。”江苏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骆祖春表示,并且,要发挥自贸区所在城市的主体作用,构建江苏投资开放、便利的格局。南京、苏州是江苏贸易和投资活动的重要城市,连云港是江苏重要的港口和“一带一路”的起点,江苏应率先实现这三座城市的高度开放,进而构建全面开放的格局,实现投资贸易的自由化。首先要全面提升南京和苏州的核心地位和龙头的作用,通过长三角一体化的深入推进,引领江苏经济高速发展。其次充分利用苏州、南京现有的产业优势,在发展中加快完善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对外开放制度,完善营商环境和投资环境,提高投资便利化水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