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税务稽查的应对技巧和风险防范
(一)税务稽核的线索来源
1.财务报表涉税数据信息异常
(1)税负异常;
(2)财务指标同比或环比异常;
(3)同一控制人公司间非交易资金往来;
(4)金税系统识别的异常的信息。
2.上下游企业存在重大稽查风险被税务机关联查
3.滞留发票
4.检举人举报
5.社会组织数据信息共享发现的重大舞弊
6.互联网“爬虫”基数抓取的异常税务数据
7、其他
(二)应对技巧
1.了解清楚是税务稽查还是税务检查;
2.明确被税务稽查的原因;
3.谨慎回应税务机关询问(态度诚恳、口径一致,无法确定的事项推迟回复)
4.资料提供需要自行检查有无异常单据和缺失情况,根据要求提供的资料推断税务稽查的原因;
5.现场稽查,需要安排有税务知识的专业人员对接;对于涉及的对企业稽查定性问题,回复应做到有法可依,有理有据;
6.不利的稽查结果应对措施:在有法律依据的处罚,尽量协商按照最低限处罚,同时与税务机关人员沟通缴纳罚金的期限和方式。
(三)风险防范
1.现金支出:减少大额现金收支,减少大额非正常交易的私对公转账;避免公司股东个人账户与公司账户频繁资金往来;
2.存货:采购入库商品与进项发票商品明细保持一致,税目必须保持一致;滞留存货及时清理;
3.在建工程:严格按照核算规则区分资本化和费用化金额,同时在建工程满足固定资产结转条件的,及时结转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避免在建工程大额长期挂账不进行费用分摊;
4.固定资产:按照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进行纳税调整;
5.无形资产:无形资产资本化和费用化严格区分,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核算准确,不能虚增该费用金额;
6.工资及社保:关注应付职工薪酬与费用科目的工资费用,以及银行支出的工资金额,确保勾稽关系准确,同时对于属于薪酬性质的费用,应依法代扣个税;
7.贷款:核实贷款利息计提金额准确,以及费用化或资本化区分正确;
8.资本公积&其他综合收益:核算准确,不得将应计入损益科目的金额计入这两个科目;
9.预收账款:检查公司预收账款是否满足收入确认条件,确保不存在少交漏交税款情况;
10.收入确认:收入确认不符合税法要求需要调整的,在所得税纳税申报时,填写调整表;尤其关注税法上视同销售、混合销售纳税情况;
11.成本结转:检查公司存货结转成本、制造费用结转成本、其他费用结转成本金额的准确性,以及成本分配规则合理性;尤其关注辅料的用量是否与实际相符;
12.同行业毛利率及其他周转率:关注公司毛利率与同行业毛利率是否存在较大异常,尤其是同地区同行业同规模企业毛利率对比;同时关注行业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财务指标;
13.营业外收支:关注计入营业外收入的是否满足免税要求,以及计入营业外支出的是否进行所得税前纳税调整;
14.所得税计算:准确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所得税费用;
15.税金自查流程:公司应设置税金自查流程,检查是否按照要求申报各类税金,对于重大资产重组、金融工具计量、股权变更、公司拆分合并等事项,应确保涉税金额申报准确;
16.其他不同行业需重点关注的行业税务重点稽查点。
(四)案例——滞留票引发的稽查
1.从省局数据综合管理平台一户全景展示数据应用指引分析,所属期2014、2015年外购货物滞留发票金额13 145.92元、25 543.55元,税额1 852.08元、3 165.56元,明细如下。对购进的货物或应税劳务取得的专用发票不申请认证抵扣,可能采取帐外经营的方法采取购进商品货物和销售商品货物都不入账的手段偷逃税款。
2.有借款但无利息支出
2015年期末借款(全部为短期借款)金额11 500 000 元,但财务费用无利息支出,可能存在帐外经营或少计所得税收入的风险。
3.纳税调整后应税所得率过低
2014年度营业收入63 880 989.52元,纳税调整后所得70 949.91元,纳税调整后应税所得率为0.11%,小于预警值0.12%,可能存在不计少计收入或多计成本费用。
4.XX批发行业税收风险模型(2014年)
(1)存货周围率32.96,小于预警下限33.30,可能存在发出商品未及时确认收入或接收虚开票虚增存货。
(2)纳税调整后应税所得率0.11%,小于预警值0.12%,可能存在不计少计收入或多计成本费用。
(3)期间费用率12.58%,大于预警上限3.7%,可能存在不计少计收入或多计期间费用。
5.XX批发行业税收风险模型(2015年)
(1)期间费用率10.70%,大于预警上限4.39%,可能存在不计少计收入或多计期间费用。
(2)2015应收账款周转率26.43,上年同期11.73,应收账款周转率变动率125.34%,大于预警上限20%,可能存在将已收货款记入应收账款贷方。
6.全部接收发票金额大于全部申报金额
2015年理论期末存货3 111 151.93元,资产负债表期末存货余额1 806 680.45元,理论期末存货大于报表期末存货,可能存在多转成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