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购生产车间工作服会计分录
企业劳动保护方面的费用如何处理?
Q:会计人员信息采集是什么意思?
A:
一提到会计人员信息采集,大家就一头雾水、二脸无措……
怎么的呢,原因也是各地有各地的政策,采集的时间不一样,网站不同,提供的证明信息也会有所不同。虽然采集时间不同,对后期的考试影响度也不同,但要采集那是肯定的了!
一直都有小伙伴问:为什么要做会计信息采集?会计人员信息采集到底要采集些什么?
01
为什么要采集?
1、完善各省会计人员基础信息管理,会计从业资格证已经取消,会计人员需要监管,必须得有个系统,来将这些财会人员的数据管理起来,所以,会计人员必须将自己的信息提交到财政部门进行备案管理。
2、实现全国会计人员信息跨省调转的对接,后续各省会计人员信息的调转也将依据这个信息采集系统,实现一次采集,全国认可、有效。
3、推动各省会计人员信息管理信息化、规范化,以便有效推动全国财会人员数据对接及行业整体素质提升。
4、采集的信息将作为:
①会计人员参加职称考试
②人才选拔培养
③继续教育
④会计人员诚信建设
等方面的重要依据,既然是依据,必须是所有会计人员都必须遵循,并按要求如实填写信息。
今天以上海为例,永图教育会计大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详细的填报方法、变更、调转及最常见14个问答,供各地会计童鞋参考哦!(大部分地区的填报信息差不多一致的,可参考)
02
关于开展本市会计人员信息采集和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
沪财会〔2019〕20号
各区财政局、市财政监督局:
为加强本市会计人员信息管理,强化会计人员诚信建设,有序建立会计人员信用档案,根据财政部《会计人员管理办法》(财会〔2018〕33号)、《关于加强会计人员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8〕9号)、《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财会〔2018〕10号)和《关于做好省级会计人员管理系统升级改造和会计人员信息采集上报工作的通知》(财办会〔2018〕28号)的相关要求,现就开展本市会计人员信息采集和管理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采集对象
会计人员信息采集的对象是在本市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中从事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等会计工作的人员以及持有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的非在岗人员(以下统称“会计人员”)。从事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的人员,具体包括从事下列具体会计工作的人员:
一)出纳;
二)稽核;
三)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净资产)的核算;
四)收入、费用(支出)的核算;
五)财务成果(政府预算执行结果)的核算;
六)财务会计报告(决算报告)编制;
七)会计监督;
八)会计机构内会计档案管理;
九)其他会计工作。
担任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总会计师的人员,属于会计人员。
二、采集内容
会计人员信息采集的内容包括:基础信息、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信息、继续教育信息、高端会计人才信息、信用信息和调转信息。
一)基础信息包括会计人员姓名、性别、有效身份证件、本人电子照片、学历(学位)等与个人相关的信息。
二)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信息包括会计人员取得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相关信息。
三)继续教育信息包括会计人员根据《上海市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实施办法》(沪财发〔2018〕8号)规定参加继续教育的相关信息。
四)高端会计人才信息包括会计领军人才、国际化高端会计人才等相关信息。
五)信用信息包括会计人员获得地市级及以上级别奖励等守信信息和违法违规受到行政处罚等失信信息。
六)调转信息包括会计人员关系在省际间或在本市行政区划间调转的相关信息。
三、采集主体
本市会计人员信息采集实行属地化管理原则,即由主管财政部门负责采集和管理本辖区会计人员信息。
一)在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由主管财政部门采集其信息。
二)在职的企业或其他组织会计人员,由工作单位税务登记地主管财政部门采集其信息。工作单位未进行税务登记的,由其工作所在地主管财政部门采集其信息。
三)持有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的本市在校学生,由其学籍所在地主管财政部门采集其信息。
四)其他会计人员,由户籍所在地或居住地主管财政部门采集其信息。
四、采集途径
一)会计人员信息通过“上海市会计管理系统”进行采集与管理。
二)会计人员基础信息、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信息、高端会计人才信息可由会计人员通过上海财政网自行登记上传并由主管财政部门审核通过后入库,也可以至主管财政部门现场办理。主管财政部门重点审核信息的完整性、电子证件照、有效身份证明、属地证明、国家教育部门认可的学历学位证书、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高端会计人才证明等相关附件。所有信息的真实性由会计人员自行承诺、自行负责。
三)其他信息的采集与管理由主管财政部门根据相关信息来源进行维护与更新。
购入时 借:周转材料2850 贷:库存现金2850 车间领用时(一次摊销) 借:制造费用2850 贷:周转材料2850
)借:制造费用贷:低值易耗品3、如果是设备,入固定资产,折旧入制造费用借:固定资产贷:库存现金(或银行存款 )借:制造费用贷:累计折旧4、如果是常用用品,直接入制造费...
借:低值易耗品 贷银行存款。
借:生产成本8000 贷:原材料 8000
借:制造费用--低值易耗品贷:现金/银行存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