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某项资产在未来期间计税时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
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某一资产资产负债表日的计税基础=成本-以前期间已税前列支的金额
例如,一项国债投资的应收利息的账面价值为20万元,根据税法规定该利息收入免税,则应收利息的计税基础为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2号)第五十六条规定:"企业的各项资产,包括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投资资产、存货等,以历史成本为计税基础.
前款所称历史成本,是指企业取得该项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支出.
企业持有各项资产期间资产增值或者减值,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确认损益外,不得调整该资产的计税基础."
第五十八条规定:"固定资产按照以下方法确定计税基础:
(一)外购的固定资产,以购买价款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发生的其他支出为计税基础;
(二)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以竣工结算前发生的支出为计税基础;
(三)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以租赁合同约定的付款总额和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为计税基础,租赁合同未约定付款总额的,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为计税基础;
(四)盘盈的固定资产,以同类固定资产的重置完全价值为计税基础;
(五)通过捐赠、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计税基础;
(六)改建的固定资产,除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三条第(一)项和第(二)项规定的支出外,以改建过程中发生的改建支出增加计税基础."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规定,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并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企业所得税法若干税收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79号)第五条对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计税基础确定问题进行了明确,即企业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由于工程款项尚未结清未取得全额发票的,可暂按合同规定的金额计入固定资产计税基础,并计提折旧,待发票取得后进行调整.但该项调整应在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12个月内进行.国税函〔2010〕79号文件的规定与会计准则的规定基本一致.要注意的是,固定资产计税基础的确定必须有合法的凭证,否则不允许税前扣除.
关于资产计税基础是什么解答先到这里,本文也列了它的计算公式,如果要算好资产回收时可税额,可以直接套用这些公式.另外,在财务上还有负债计税基础,想要知道在实务工作中它怎么样运用的话,也可以来看看网站的相关内容.
资产计税基础怎么算
固定资产按照以下方法确定计税基础:1、外购的固定资产,以购买价款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计税基础;2、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以竣工结算前发生的支出为计税基础;3、融资租入的...
资产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某项资产在未来期间计税时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税法...
计税基础属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类型。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一般产生于以下情况:(一)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时,从经济含义来看,资产在...
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是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在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当期,应当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通常产生于以下情况:1、资产的账面价值...
是维修费达到原始入账价值的一半以上。计税基础,就是固定资产原值。这是固定资产大修理的确认条件,符合这一条件,其修理所支付的金额应按受益年限摊销,不得当年一次性...
;3、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系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10*25%),代表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的增加。4、如果资产账面价值小于...
不如你提的折旧年限在税法的规定最少年限,那么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就是一致的,当期计提的折旧当期税前可以全部扣除,否则得做调整,调增所得税的应纳税额。
资产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某项资产在未来期间计税时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资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