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计划成本
差为正数,表示实际大了,叫"超支差";差为负数,表示实际小了,叫"节约差".在发出材料时,先结转的是计划成本, 然后再调整为实际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用于核算企业各种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借方登记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额(超支额), 贷方登记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额(节约额)以及已分配的差异额。(节约用红字,超支用蓝字) 。“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借方登记超支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节约差异,贷方登记节约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超支差异。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库存原材料等的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库存原材料等的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
“材料成本差异”是计划成本法下需要运用到的会计科目,在计划成本法下,我们按照计划成本购入和发出材料,而期末要调整为实际成本计价。
也就是说: 原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其本质上还是实际成本,只是将实际成本分为计划成本和材料成本差异。
需要掌握的几个公式:
实际成本=计划成本+成本差异
(从公式可以看出来,这里是以计划成本为基数/标杆,超支为正数,节约为负数)
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原材料计划成本+本期购入原材料计划成本)*100%
即: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总成本差异/总计划成本*100%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
基本账务处理:
按实际采购成本作如下处理:
借: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或其他货币资金/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等
2.材料入库(按计划成本结转)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材料采购【计划成本】
3.结转入库材料成本差异
借: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
贷:材料采购
或反之【节约差】
4.材料出库(按计划成本结转)
借:生产成本等【计划成本】
贷:原材料【计划成本】
5.期末结转出库材料成本差异
借:生产成本等
贷:材料成本差异【结转超支差】
借:材料成本差异【结转节约差】
贷:生产成本等
原理很简单 举个例子
如果计划买材料500块 现在用了400块 你材料进库是怎么做的?
借:原材料 500
贷:材料采购 400
材料成本差异 100
所以这里表示是便宜了
同理,在借方就是超支了。
回答楼主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最后借方到了贷方,贷方去了借方呢? 我拿便宜案例举例。
如果现在要用原材料做商品,假设拿一半。按照原材料价值看是250,
借:生产成本 250
贷:原材料 250
可是实际上并不是250.因为500便宜了100,那么250便宜了多少呢?就是50.所以多算了生产成本,要结转回来(我这里假设只有这一笔业务,也可以说是简化了材料成本差异率,在这里就不算了 或者可以说是忽略不计了 主要叙述楼主想要的问题答案)
借:材料成本差异 50
贷:生成成本 50
所以才会像楼主说的一会儿借 一会儿贷的
反之,超支情况的也是如此道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