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捐赠视同销售分录
(一)将货物用于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开发、分公司(非生产机构)等
企业将货物用于在建工程、管理部门、无形资产开发及分公司(分生产机构)等,按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的规定,不再视同销售缴纳企业所得税;按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对于企业的货物用于这些方面,还要视货物是自产的或委托加工收回的,还是外购的而分别作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转出处理.
1. 企业将自产的、委托加工收回的货物用于在建工程等的处理
这种情况下企业应按货物的公允价值计算增值税的销项税额,按货物的成本结转.
借:在建工程(或管理费用、开发支出等)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 企业将外购的货物用于在建工程等的处理
这种情况企业应将外购货物已抵扣的进项税额转出,按货物的成本结转.
借:在建工程(或管理费用、开发支出等)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二)将货物用于对外捐赠
企业将货物用于对外捐赠,按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的规定要视同销售缴纳企业所得税;同时按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对用于对外捐赠的货物,无论是自产或委托加工收回的,还是外购的货物在增值税上都视同销售作销项税额处理; 在会计处理上按照收入准则,对收入的确认需要同时满足五个条件来判断,企业对外捐赠货物不符合确认收入的条件,因此在会计上不作收入处理.下面以案例来分析.
例:某家具公司将自己生产的一批产品(课桌)500 套赠送给希望工程,市场价每套100 元,产品成本80 元.会计处理为:
借:营业外支出 48 500
贷:库存商品 4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8 500
可以看出对外捐赠的货物:
1. 会计上按成本转账.
2. 增值税上则视同销售计算销项税额.
3. 企业所得税在年终进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要进行纳税调整,确认视同销售收入50 000 元,视同销售成本40 000 元.
另一方面由于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扣除,会计上计入"营业外支出"账户的捐赠支出48 500 元,要看其是否超过年度利润总额的12%,如果没有超过,可以在税前扣除,此时会计和税收处理一致,不需纳税调整;如果超过则超过部分不能税前扣除,需纳税调整.
(三)将货物用于职工福利或个人消费
企业将货物用于职工福利或个人消费,按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的规定要视同销售缴纳企业所得税;在会计处理上符合收入确认条件将其确认为营业收入;按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对于企业的货物用于职工福利或个人消费的,还要视货物是自产的或委托加工收回的,还是外购的而分别作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转出处理.
1. 企业将自产的、委托加工收回的货物用于职工福利等的处理
这种情况企业应按货物的公允价值确认收入,计算增值税的销项税额.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同时,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2. 企业将外购的货物用于职工福利等的处理
在会计和所得税的处理上与上面是一致的,即按公允价值确认收入,同时所得税上视同销售缴纳所得税,但是在增值税上,由于货物没有增值,应将外购货物已抵扣的进项税额转出.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同时,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四)将货物用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和对外投资
所得税法规定企业以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时,将其分解为按公允价值销售有关非货币性资产和投资两项业务进行处理,并按规定计算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所以在所得税的处理上以货物对外投资和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处理是一样的.
会计上,企业以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属于非货币资产交换.依据会计准则,如果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在会计上确认损益,这与企业所得税处理一致;如果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在会计上不确认损益,这与税收处理产生差异,需纳税调整.
在增值税上,以货物对外投资与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都要以其公允价值计算销项税额,而不论该货物是自产的(或委托加工收回的)还是外购的.
例:A企业将自产的产品对外投资,市价1 000 000 元,成本价600 000 元.
1. 如果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则会计上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1 17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 000 000
应交税费-- 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170 000
同时:
借:主营业务成本 600 000
贷:库存商品 600 000
这与所得税处理一致,不需纳税调整.
2. 如果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则会计处理为:
借: 长期股权投资 770 000
贷:库存商品 6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0 000
这种情形与税收处理产生差异,需纳税调整,在视同销售收入项目填列视同销售收入1 000 000元,在视同销售成本项目填列视同销售成本600 000 元
(五)将货物用于偿债、利润分配等方面
企业将货物用于偿债及利润分配,按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的规定要视同销售缴纳企业所得税;同时按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对于用于偿债和作为给股东分配利润的货物,无论是自产或委托加工收回的,还是外购的货物,在增值税上都视同销售作销项税额处理;在会计处理上也是要确认收入的.
借:应付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同时,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税法规定的8种视同销售情况是什么?
(1)货物交付他人代销;
(委托方的处理,视同买断方式下一般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收取手续费方式下在收到受托方开来的代销清单时确认收入)
(2)销售代销货物;
(受托方的处理,按收取的手续费确认收入)
(3)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至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
(不确认收入)
(4)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
借:在建工程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5)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用于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6)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
借:应付股利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7)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应付职工薪酬处,"企业以自产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提供给职工的,相关收入的确认、销售成本的结转和相关税费的处理,与正常商品销售相同"】
(8)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
借:营业外支出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亏损合同指的是在履行合同义务的成本不可避免地超过预期经济利益的合同。亏损合同产生的债务,符合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确认为预计负债。
货物销售合同、劳务供应合同、租赁合同等。企业与其他企业签订的都是待决合同,不是或有事项。但是,如果未决合同成为损失合同,则应视为意外事故。
当执行合同成为损失合同时,如果企业拥有合同标的资产,应先对合同标的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并按规定确认减值损失。预计损失超过减值损失的,超过部分确认为预计负债。没有本合同标的资产,损失合同的相关义务满足预计负债确认条件时,确认为预计负债。企业不应确认未来经营亏损的预计负债。
对外捐赠的外购货物不需要确认收入和结转成本。分录如下:借:营业外支出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营业外支出是指除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支出等以...
因为你并没有经济利益流入企业,所以不能做收入处理。会计上并没有视同销售这个说法。2.对外捐赠企业产品视同销售行为在会计处理上只做一笔分录就够了,不需要增值税视...
以自产产品对外捐赠是需要按视同销售处理确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自产的产品用于公益性捐赠账务处理是,借:营业外支出—捐赠支出,贷: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
实物捐赠不作为销售处理,而是通过“营业外支出”科目核算,遵循了会计准则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则,更符合会计上收入的确认原则,也更符合配比原则。
购买一些图书等学习用品通过公益团体捐赠,由公益团体开具合法的收到凭证记账,不作为视同销售,不用交税收。记“营业外支出”科目
D 答案解析:[解析] 企业将自产的货物对外捐赠,应视同销售物资计算应交增值税: 借:营业外支出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