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工业大学始建于1952年,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教育、艺术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是吉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应用技术研发、高新技术产品研制、高水平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学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支持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985工程 | 211工程 | 34所自助划线 | 科研规模 | 教学型|教学1型 | 学校类型 | 理工 | |||
研招规格 | 研究生院 | 院校隶属 | 吉林省 | 文学排名 | 257 | 医学排名 | 理学排名 | 265 | |
院校代码 | 哲学排名 | 综合排名 | 342 | 农学排名 | 法学排名 | 278 | |||
经济学排名 | 244 | 艺术学排名 | 183 | 教育学排名 | 管理学排名 | 325 | 历史学排名 | ||
社会科学排名 | 357 | 自然科学排名 | 282 | 工学排名 | 210 |
长春工业大学简介
长春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管、文、理、经、法、教育、艺术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是吉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应用技术研发、高新技术产品研制、高水平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
学校始建于1952年,初期是国家为筹建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而创办的长春汽车工业学校。1962年定名吉林工学院,1992年被吉林省政府确定为省属重点高校,在2004年全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2014年,学校作为吉林省高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赢得专家组高度评价。
学校设南湖、北湖两个校区,坐落于长春南湖、北湖之滨,占地面积125.2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雅,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学校设有15个学院,54个本科专业。现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吉林省一流学科3个,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1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国家级“卓越计划”试点专业3个;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
学校现设涵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7个学科门类的54个本科专业,其中,工学专业26个、理学专业4个、经济学专业2个、管理学专业10个、文学专业4个、法学专业2个、艺术学专业6个,同时设有第二学士学位专业7个、双学位专业3个,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训练中心)、5个国家级大学生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国家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5个教育部产学合作育人项目、4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
学校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5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现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平台40个,2015年学校技术转移中心获“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称号。2019年自然指数国内高校排名191位 ,位列省属高校第二。近五年,学校承担科研课题1900余项,获得全口径经费4.2亿余元。其中,国家级项目113项、省市“双十工程”项目7项,获奖142项,省部级一等奖9项、二等奖18项。学校始终坚持科技研发工作与国家重大需求、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围绕制约传统产业发展和新兴产业培育的关键科技问题,通过不断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和机制,在碳纤维、搅拌摩擦焊、ABS树脂、微纳与超精密加工、汽车安全气囊生产线、冶金节能、金属材料强韧化、功能高分子材料、机电设备故障诊断和机器人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并在省内相应企业实现了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支撑和引领我省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做出了重要贡献。
文化传统
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积淀形成“自强不息、志在一流”的工大精神和“爱国敬业、求实创新”的校训,努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型和复合型专业人才,建校68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各类优秀人才近20万人。2004年学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4年作为吉林省高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近年来,学生生源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19年学生学科竞赛跻身全国高校排行榜100强,位列第90位、吉林省高校第3位。毕业生以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适应性好、安心基层、踏实肯干、留得住、用得上、信得过等特点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毕业生就业率始终在省内高校中位于前列。曾获“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毕业生就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
长春工业大学开设专业
工学 | 金属材料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