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学校的主源可追溯到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该学堂是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祥地之一。学校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厂(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985工程 | 211工程 | 是 | 34所自助划线 | 科研规模 | 研究教学型|研教1型 | 学校类型 | 师范 | ||
研招规格 | 研究生院 | 院校隶属 | 江苏省 | 文学排名 | 14 | 医学排名 | 81 | 理学排名 | 23 |
院校代码 | 哲学排名 | 25 | 综合排名 | 49 | 农学排名 | 45 | 法学排名 | 22 | |
经济学排名 | 62 | 艺术学排名 | 20 | 教育学排名 | 8 | 管理学排名 | 83 | 历史学排名 | 33 |
社会科学排名 | 22 | 自然科学排名 | 74 | 工学排名 | 118 |
南京师范大学简介
南京师范大学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名家大师辈出,文化底蕴深厚。李瑞清、江谦、柳诒徵、郭秉文、李叔同、张士一、陶行知、陈鹤琴、吴贻芳、孟宪承、杨贤江、徐悲鸿、高觉敷、罗家伦、潘玉良、张大千、唐圭璋、傅抱石、陈邦杰、陈洪、吴作人、李旭旦、孙望等诸多蜚声海内外的专家学者曾在此主政或执教。目前更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在此潜心耕耘,著书立说,培育后学。经过一代又一代南师人薪火相继、身教言传,历史性地生成了“严谨朴实”的学术品格,育就了“以人为本”的厚生传统,砥砺出“团结奋进”的拼搏意识,塑造了“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学校以“正德厚生、笃学敏行”为校训,形成了“严谨、朴实、奋发、奉献”的优良校风。
南京师范大学拥有仙林、随园、紫金三个校区,随园校区有着“东方最美丽的校园”之美誉。学校占地面积2179633平方米,现有校舍总建筑面积932076.19平方米。设有二级学院28个、独立学院2个,共有在校普通本科生17900人,在校研究生11728人(其中学术型6735人,专业型4993人;博士研究生1435人,硕士研究生10293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在籍生5108人。图书馆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总建筑面积39705平方米,馆藏纸本文献总量377.68万册,电子数据库148个。校园内有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充分发挥学科建设的龙头作用,目前拥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地理学)、国家重点学科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14个,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13个,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全国第三批重点马院。2011年成立研究生院。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专业(不含一级学科覆盖)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0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专业(不含一级学科覆盖)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5个,2019年本科招生专业(类)50个,共涵盖78个专业,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1个。学科已涉及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医、管、艺等门类。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地理学、美术学等6个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A类,工程学、化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等7个学科跻身ESI全球前1%。
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2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4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2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8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2项;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和《自然》上发表第一作者单位论文5篇,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6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4项(第一单位),11部专著入选“国家哲学社科成果文库优秀成果”,科研成果入选2008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和“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我校教师主持、历时8年修订的点校本《史记》,入选《光明日报》“2013十大文化亮点”和《中华读书报》“2013十大文化事件”。
南京师范大学开设专业
理学 | 地理信息科学 心理学 地理科学 |
法学 | 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学 |
艺术学 | 电影学 美术学 播音与主持艺术 |
教育学 | 小学教育 教育技术学 学前教育 教育学 |
工学 |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 |
经济学 | 金融数学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新闻学 中国语言文学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