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34年,是湖南省重点建设本科院校,也是招收博士研究生、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的高校。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具有完整高等教育办学层次和多个学科门类、多种办学形式,是一所以教学为主体,集科研、医疗、校办产业综合发展的高等中医药学府。学校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先后荣获“全国重点对港教育交流项目高校”、“国家重点对台交流项目高校”等荣誉称号。...
985工程 | 211工程 | 34所自助划线 | 科研规模 | 教学研究型|教研2型 | 学校类型 | 医药 | |||
研招规格 | 研究生院 | 院校隶属 | 湖南省 | 文学排名 | 医学排名 | 70 | 理学排名 | ||
院校代码 | 哲学排名 | 综合排名 | 306 | 农学排名 | 法学排名 | 313 | |||
经济学排名 | 艺术学排名 | 教育学排名 | 管理学排名 | 历史学排名 | |||||
社会科学排名 | 435 | 自然科学排名 | 249 | 工学排名 |
湖南中医药大学简介
湖南中医药大学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是湖南省重点建设本科院校,是全国设立国家重点学科的高校,也是招收博士研究生、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的中医药院校。学校共有四大区(含浦新校区、砂子塘老校区、溁湾镇研究院南院、桐子坡研究院北院),总占地面积1400余亩;主校区依岳麓南坡,临湘江西岸,环境幽雅,风光秀丽,是求学成才的理想之地。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前身为1934年的湖南国医专科学校,1953年创办湖南中医进修学校,1960年创建普通高等本科院校——湖南中医学院,1979年取得中医类研究生学历教育资格的院校,1990年原湖南科技大学成建制并入湖南中医学院,2002年与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合并,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湖南中医药大学,2012年进入湖南省一本招生序列。目前,学校与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实行校(院)合一的管理体制,现任校(院)党委书记秦裕辉。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中医药特色鲜明。学校设有18个学院、25个本科专业,涵盖医、理、工、管、文等5大学科门类;现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7个;建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3个,湖南省重点学科10个,其中湖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2个,构建了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的三级重点学科体系。学校成功入选湖南省高等学校“国内建设高校”,中医学入选湖南省高等学校“国内建设学科”,中西医结合与药学入选湖南省高等学校“国内培育学科”。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理念,对外交流合作水平提升;现有境外学生581名,境外留学生学历教育在省属高校名列前茅,学生遍布世界25个国家和地区。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拓展,欧盟框架计划中国健康领域国内联络点成功落户学校,以此为依托建设了“中-卢(卢森堡)中医药合作研究中心”;与巴基斯坦卡拉奇大学联合成立“中-巴民族医药研究中心”;与马来西亚林肯大学开展了全省境外本科合作办学项目;与美国、西班牙等国家和地区20余所大学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在卢森堡、俄罗斯、阿联酋开设中医医疗中心。
学校正式获批的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共有56个。2016年以来,校(院)新增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17个:湖南省重点实验室5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创新服务平台2个、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基地1个;湖南省发改委工程研究中心1个;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级传承基地1个;民盟湖南省委研究基地1个,湖南省卫计委湖南省卫生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1个。近年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项目2318项,其中国家项目289项,省部级项目771项,厅局级项目1249项,其他项目9项,立项科研经费2.52亿元。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立项取得新突破,获批国家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国家科技部项目13项,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
湖南中医药大学开设专业
医学 | 中西医临床医学 针灸推拿学 中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