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学建立于1978年成立的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先后隶属于水利电力部、能源部、电力工业部、国家电力公司,1996年与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成为“211工程”建设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校务公开民主办学先进单位”、湖北省政府授予的“扩大开放先进单位”称号、“高等教育信息化先进单位”、“湖北省文明校园”等百余项荣誉称号。...
985工程 | 211工程 | 34所自助划线 | 科研规模 | 教学研究型|教研1型 | 学校类型 | 综合 | |||
研招规格 | 研究生院 | 院校隶属 | 湖北省 | 文学排名 | 155 | 医学排名 | 111 | 理学排名 | 190 |
院校代码 | 哲学排名 | 综合排名 | 277 | 农学排名 | 法学排名 | 196 | |||
经济学排名 | 艺术学排名 | 教育学排名 | 165 | 管理学排名 | 281 | 历史学排名 | |||
社会科学排名 | 251 | 自然科学排名 | 242 | 工学排名 | 213 |
三峡大学简介
学校现有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十二五期间获批11个省级一级学科;十三五期间获批2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有法律、教育、工商管理、会计、电子信息、临床医学等19个类别27个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点。学校有20个学院,75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工、文、医、经、管、法、教育、艺术九大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特色本科专业5个,省级本科品牌专业10个;7个专业通过国家教育部、住建部组织的专业认证(评估);获批国家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7个,国家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计划9个,省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6个,省级“荆楚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11项;有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程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项,国家规划教材3部(套),省级精品课程20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4项。国家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10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8个;省级试点学院2个,省级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项目1个。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普通本科生22332人,博士、硕士研究生4485人,来华留学生1400人。
学校占地面积3000余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40万平方米。有各类教学实验(实训)中心20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4万余台(件),设备总值达6.38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290余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近2万种,中外文电子图书150余万册,中外文数据库50余个,各类数字资源60TB;建有160多个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和产学研合作基地,其中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3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3个。学校是教育部全国66所本科院校信息化试点单位之一,建有覆盖全校的有线无线一体化万兆校园网,先后获得“高等教育信息化先进单位”“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建设20年突出贡献奖”。
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7000余项,其中国家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一般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一般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等科研项目75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超过2.2亿元;有120余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其中,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6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19项,二等奖35项,三等奖50项;获省部级社会科学奖励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34项;获授权发明专利累计近1200余项;公开出版学术专著、译著、教材800余部,年均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3000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的论文950余篇;有1000多项技术开发成果被应用于水利电力行业和地方。学校主办有《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三峡论坛》等学术期刊。
三峡大学开设专业
管理学 | 工程造价 |
工学 |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水利水电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