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理工大学简称重理工,建立于1940年,是中国兵器协同创新联盟、全国高等军工院校课程思政联盟单位,中央与地方共建的市属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重庆市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共有花溪、两江、杨家坪等3个校区,总占地面积2591亩,校舍建筑面积104万平方米,建立了理、工、文、管、经、法、医、艺等协调发展的多学科体系。...
985工程 | 211工程 | 34所自助划线 | 科研规模 | 教学研究型|教研1型 | 学校类型 | 理工 | |||
研招规格 | 研究生院 | 院校隶属 | 重庆市 | 文学排名 | 医学排名 | 167 | 理学排名 | 264 | |
院校代码 | 哲学排名 | 综合排名 | 307 | 农学排名 | 法学排名 | 306 | |||
经济学排名 | 165 | 艺术学排名 | 教育学排名 | 管理学排名 | 193 | 历史学排名 | |||
社会科学排名 | 277 | 自然科学排名 | 268 | 工学排名 | 203 |
重庆理工大学简介
重庆理工大学有三个校区,其中,花溪校区位于巴南区,地处长江之滨,毗邻南山山脉,花溪河环校而过,蝴蝶山蜿蜒于内,环境优美,风光旖旎;两江校区位于渝北区,东临长江支流御林河,背依铁山山脉石壁山,坐落在第三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重庆两江新区的先进制造产业带;杨家坪校区位于九龙坡区,地处商圈腹地,绿瓦楼古朴典雅、闹中取静,科技楼巍然挺立、领航创新。
学校拥有重点学科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覆盖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0个,重庆市学科建设点2个,人工智能+学科群建设项目2个。设有本科专业65个,其中,1CF61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1个;国家级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特色专业4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重庆市特色学科专业群5个;重庆市专业建设项目20个、大数据智能化类特色专业4个、应用转型试点专业3个、“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15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
学校建有首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43个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与中国科学院、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重庆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共建24个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中国通用技术集团重庆数控机床研究院等3个项目入驻中国西部(重庆)科学城。
学校办有6种中英文期刊,现已发展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EI和ESCI收录期刊;累计承担包括国家“863”高新技术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重大重点科研项目1400多项。
协同办学
学校始终坚持开放协同办学。与美国、英国、加拿大、爱尔兰、澳大利亚、波兰、捷克、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韩国、日本、新加坡、泰国、越南、台湾等2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在科学研究、师资国际化、学生国际化及来华留学生培养等方面开展了多形式、深层次、宽领域的合作交流。
文化传统
校徽
徽标在原校徽基础上修改而成,尊重了校徽图形的历史延续性;整个图案由字母“CQUT”巧妙组成,代表重庆理工大学;图案似变形的跑道,三条跑道喻为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图案象征重庆理工大学及成千上万青年学子一往无前,奔向灿烂前程;徽标图案像一只展翅翱翔、奋勇腾飞的大鹏搏击长空,展示了学校“自强不息、求实创新”的大学精神;主色为蓝色,象征海阔天空任我跃。
校训
"明德",语出《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即认同、践行和彰显美德,要求学校以德为立校之本,把德育放在首位,推进以德治校与依法治校的有机结合,"明德"同时也力求学校师生员工以德为立人之本。
"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要学有所得,践履所学,做到"知行合一"。
"自强日新",源于学校校歌,校歌中提到"沉着毅勇,自强日新,我们是工业的劲军"。"自强":自立自强,顽强拼搏,努力向上,永不懈怠;"日新":勇于开拓,不断创新,追求超越,求新求变,日日更新,每天都有新变化,每天都有新进步。一九四三年,李承干校长在《技工学校校庆日告诸生语》中也提到自然科学为今世立国利民之所必需,吾人既厕身于工艺事业,应知自然科学因日用而日新月异,须时常研讨以免后时,故孜孜好学、以求精进。只有追踪前沿,开拓创新,勇于进取,不断发展,才不会落后于时代,才可以引领时代。
"明德笃行,自强日新",内涵十分丰富,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营养,包含了学校历史文化中的精髓,同时继承了原校训的思想。既重德,又强调"知行合一",同时还秉承了"重理工"精神中的自强与创新的理念。
重庆理工大学开设专业
法学 | 知识产权 |
工学 | 焊接技术与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