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大学是教育部与自治区人民政府“部区合建”高校,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等项目。学校拥有一批水平先进、设施完善的实验室和科研基地,是一所理、工、农、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
985工程 | 211工程 | 是 | 34所自助划线 | 科研规模 | 教学研究型|教研1型 | 学校类型 | 综合 | ||
研招规格 | 研究生院 | 院校隶属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文学排名 | 141 | 医学排名 | 理学排名 | 154 | |
院校代码 | 哲学排名 | 120 | 综合排名 | 217 | 农学排名 | 40 | 法学排名 | 128 | |
经济学排名 | 202 | 艺术学排名 | 教育学排名 | 135 | 管理学排名 | 292 | 历史学排名 | 65 | |
社会科学排名 | 189 | 自然科学排名 | 203 | 工学排名 | 179 |
宁夏大学简介
学校坐落在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的塞上历史文化名城银川市,占地面积2938亩,教学实验农场1890亩,校舍建筑面积87万平方米,现已成为一所理、工、农、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
学校现有“化学工程与技术”1个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群”和“民族学学科群”2个“部区合建”学科群,“草业科学”1个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少数民族史”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8个自治区重点学科,8个“十三五”自治区优势特色学科、8个“十三五”自治区重点学科,10个自治区“一流学科”建设学科;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自治区院士工作站。
学校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1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280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4项。
“十三五”期间,学校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671项,科研立项总经费8.08亿元,发表核心及其以上论文2615篇,其中三大检索收录论文1057篇。学校共有9篇论文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40篇论文进入ESI世界排名前3%。“羊肉梯次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荣获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29项;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3项,宁夏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2项、宁夏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19项;出版学术专著184部;授权专利392项;制定地方和行业标准20余项。
“十三五”期间,学校搭建了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基地、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高校新型智库智库、大学生科技园等一批科技创新平台,现有省部级创新平台规模达到38个,其中省部共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11个,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自治区级技术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和自治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1个,自治区新型智库4个,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2个,自治区产学研合作基地1个。学校先后获得基础条件建设、中央引导地方、专项建设经费等项目经费年均1500余万元,承担国家级重点研发课题、自治区级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与社科基金等重点重大项目能力逐年增强。
学校现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团队2个、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16个,自治区引进创新团队3个,自治区柔性引进科技创新团队3个;自治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养对象12人;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领军人才工程6人。
“十三五”期间,学校水稻品种“宁粳51号”,成功转化了智能红枣分选机、新型肥料、旱区节水灌溉技术等一批专利技术,与宁东基地管委会共建中试基地,全力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研发和生产了50余款文旅产品打造了“丝路宁夏”和“丝路西夏”两大文旅品牌,完成100余项咨询规划研究报告等。学校设立国家大学科技园分院2个、农业综合示范基地4个、特色产业基地14个、服务站点8个,分布在全区不同地区,涉及种植、养殖等优势特色产业,示范基地近4万亩;选派科技特派员、科技扶贫指导员、“三区”科技人才等累计近400余人次,以定点帮扶和组团式服务为主,创立了“三带三进”服务模式,坚持“扶志”和“扶智”两手抓,累计引进新技术800余项,新品种300个,资金近亿元,示范推广种植面积3万余亩,服务带动农户3.6万余户。
宁夏大学开设专业
教育学 | 小学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