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发展航空、航天、航海(三航)等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开放式大学,位列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985工程、211工程。学校入选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等,是卓越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俄交通大学联盟、中英大学工程教育与研究联盟、“一带一路”航天创新联盟牵头成员。...
985工程 | 是 | 211工程 | 是 | 34所自助划线 | 是 | 科研规模 | 研究型|研究2型 | 学校类型 | 理工 |
研招规格 | 研究生院 | 院校隶属 | 工业与信息化部 | 文学排名 | 113 | 医学排名 | 109 | 理学排名 | 74 |
院校代码 | 哲学排名 | 综合排名 | 27 | 农学排名 | 法学排名 | 82 | |||
经济学排名 | 103 | 艺术学排名 | 108 | 教育学排名 | 56 | 管理学排名 | 41 | 历史学排名 | |
社会科学排名 | 87 | 自然科学排名 | 22 | 工学排名 | 8 |
西北工业大学简介
学校占地面积近5400亩,设有23个专业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教育实验学院、西北工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学校拥有67个本科专业,34个硕士学位一级授权学科,21个博士学位一级授权学科,21个博士后流动站。其中,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等5个学科群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形成了以三航学科群为引领,3M(材料、机电、力学)学科群、3C(计算机、通信、控制)学科群、理科学科群和人文社科学科群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
学校建有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是欧盟QB50项目(注:欧盟大气层探测计划)亚洲区唯一发起单位与亚洲区总协调单位,建有该项目亚洲区最大卫星测控地面站。学校2014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2018年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作为参与完成单位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学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获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飞天创客空间入选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
学校与地方政府开展深度合作,发起成立了陕西空天动力研究院、陕西网络创新研究院、西安柔性电子研究院等创新机构,协同推进“翱翔小镇”、环西工大创新带建设,扎实推进北京、上海、重庆、深圳、青岛、宁波、太仓等异地创新机构的建设。
学校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获批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依托优势学科创新成果培育的铂力特、鑫垚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在陶瓷复合材料、增材制造(3D打印)、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水下航行器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成为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源头,逐步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西工大模式”。
学校先后与280余所海外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亲密合作关系,其中与51所QS排名前200的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学校拥有12个国家级国际合作平台,包括8个“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和4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成立了62个中外联合研究机构。
学校现建有8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防科技创新中心,5个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122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学校重点参与了大飞机、载人航天与探月等10个重大专项的论证及科研攻关,深度参与了两机专项论证、神舟系列飞船研制,是“为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作出贡献单位”的两所高校之一。学校开无人机研制之先河,实现我国第一个整套无人机系统、第一个无人机生产线等出口海外,拥有我国唯一的无人机特种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无人机系统国家工程中心,目前正在筹建我国第一个专业的无人机测试中心。
历史上,全国第一架小型无人机、第一台地效飞行器、第一型50公斤级水下无人智能航行器和第一台航空机载计算机均诞生在学校。国庆60周年阅兵中,无人机方队全部3个型号、10架飞机均由学校研制生产;建军90周年阅兵中,学校自主研制生产的无人机,第二次以整个方队入列阅兵式,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国庆70周年阅兵中,学校无人机再次通过天安门接受检阅。
“十三五”以来,学校获国家三大奖15项,省部级一等奖41项,科研经费到款累计超过120亿元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西北工业大学开设专业
工学 | 飞行器制造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 材料物理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交通工程 信息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复合材料与工程 飞行器动力工程 信息对抗技术 材料科学与工程 船舶与海洋工程 工程力学 电子信息工程 信息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