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以信息与电子学科为主,工、理、管、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是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和“211工程”项目重点建设高校之一,是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高校,是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之一、首批35所示范性软件学院、首批9所示范性微电子学院、首批9所获批设立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和首批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的高校之一。...
985工程 | 211工程 | 是 | 34所自助划线 | 科研规模 | 研究教学型|研教2型 | 学校类型 | 理工 | ||
研招规格 | 研究生院 | 院校隶属 | 教育部 | 文学排名 | 151 | 医学排名 | 理学排名 | 76 | |
院校代码 | 哲学排名 | 126 | 综合排名 | 52 | 农学排名 | 法学排名 | 299 | ||
经济学排名 | 141 | 艺术学排名 | 教育学排名 | 87 | 管理学排名 | 100 | 历史学排名 | ||
社会科学排名 | 166 | 自然科学排名 | 44 | 工学排名 | 33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简介
学校现建设有南北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约270公顷,校舍建筑面积130多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文献约1295万册,其中纸质文献约289万册,电子文献约1006万册;拥有98种平台的中外文数字资源,数据库256个,内容覆盖了学校各个学科或专业。
学校设有通信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示范性软件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微电子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体育部等18个学院(部)。
学校是国内最早建立信息论、信息系统工程、雷达、微波天线、电子机械、电子对抗等专业的高校之一,开辟了我国IT学科的先河,形成了鲜明的电子与信息学科特色与优势。“十三五”期间,学校获批8个国防特色学科。学校现有2个国家“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群(包含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控制科学与工程5个一级学科),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覆盖6个二级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3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具有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权,有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3个本科专业。全国第四轮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中,3个学科获评A类: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评估结果为A+档,并列全国第1;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位于A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评估结果为A-档,学校电子信息类学科继续保持国内领先水平。根据ESI公布数据,学校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均位列全球排名前1‰。
学校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1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9门,建设有3个国家人才培养及教学基地、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以及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多年来,学校致力于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系统研制、科技攻关、工程研发等,创造了我国电子与信息技术领域等多项第一,包括第一台气象雷达、第一套流星余迹通讯系统、第一台可编程雷达信号处理机、第一台毫米波通讯机,以及我军通信装备史上第一部“塞绳电报互换机”、第一台“塔型管空腔振荡器”、第一套“三坐标相控阵雷达”等,为我国信息化、国防现代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学校现有9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1个科工局科技创新基地,10个教育部科技创新基地、28个陕西省科技创新基地,2013年入选国家级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先后牵头承担了“973”、“863”、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重大项目、国家重大项目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等重大、重点项目,产生了一批标志性的研究成果。
2013年以来,学校科研指标稳步提升,在认知雷达、移动通讯、网络信息安全、高功率微波集成器件、智能计算、大型天线机电耦合等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励19项,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以上36项。2014年,学校牵头的“信息感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通过国家“2011计划”认定位列行业产业类第一。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开设专业
工学 | 网络工程 物联网工程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信息工程 智能科学与技术 信息安全 信息对抗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